美对华战略转折点_美对华舆论

[db:摘要]

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指出,中国人相信行动胜于雄辩。拜登政府试图通过文字游戏来显示其所谓的减少敌意的意愿,但却继续在贸易、技术和经济领域压制中国,这几乎无助于稳定两国关系。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美国应对中国建立客观理性的认识,摒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与中国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美国国内也有质疑政府对华强硬政策的声音。《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与中国对抗谁能受益?社论指出,美国对华政策越来越具有对抗性,值得反思。20多名美国商界领袖、外交官和前政府高官近日发表公开信,呼吁中美加强对话,共同“修复和稳定”双边关系。《反恐精英》双月刊网站指出:“拜登必须承认,我们过去十年奉行的遏制中国政策是一个重大失败…中国的经济政策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我们也不可能以任何方式遏制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逸飞认为,美国打压中国的政策破坏了全球产业链,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美国想通过放一些“软话”来安抚相关国家的情绪。

与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不断助长冲突,肆意欺凌其他国家。它的所作所为不仅损害了它的国际形象,也削弱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格利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奥瑞安娜·马斯特罗说,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军事干预、中国缔造和平的论调在发展中世界尤其得到认可。

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斯蒂芬·沃尔特在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上撰文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希望看到大国竞争失控,都认为如果中美发生冲突,会给它们带来负面影响。“在未来几十年,许多国家将更愿意团结在一个似乎更有可能促进和平、稳定和秩序的大国背后。按照同样的逻辑,他们倾向于疏远扰乱和平的大国。”

表里不一的一贯做法

近年来,美国政府将中国视为挑战美国霸权的“战略竞争对手”,将遏制和压制中国作为重中之重。遏制中国的主要政策路线从未改变。一些美国官员所谓的“软话”最终被证明是“谎言”空 words。

美方表示不会搞新的“冷战”[天辰平台官网],却大打“意识形态牌”,炒作所谓“民主反对威权”的论调;他说要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体系”,却大力推动美日印澳四方(Quad)安全对话、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关系、印太经济框架等一系列机制,企图拉一个“小圈子”围堵中国;说《芯片与科学法》“不是用来害中国的”,实际上是通过巨额产业补贴和霸道条款抑制竞争,推动芯片制造“回流”大陆。并规定“接受资金援助的芯片企业不得在中国建设相关设施(半导体制造)”,试图与其他国家合作切断对华芯片供应。

最近,美国一直在炒作“间谍气球”和追查新冠肺炎来源等荒谬话题,推动与英国和澳大利亚核潜艇的合作计划,坚持允许台湾省领导人“过境”美国,并通过增设军事基地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从这些举动来看,美国无意改善对华关系,更谈不上从根本上改变错误的对华政策。

缓解困境的内在动力

耶伦日前在一场智库活动中表示,美国和中国必须继续努力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以便在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开展合作。美国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将很快传导到全球金融市场乃至全球经济。双方必须坚持就如何应对经济领域的冲击充分交换意见。

美国政府渴望在经济和金融领域与中国对话。这与美国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有关: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超过31万亿美元,美联储不断加息抑制通胀,美国多家银行近期陷入危机,金融动荡加剧了经济衰退的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民主党总统拜登25日正式宣布竞选连任。目前美国不稳定的经济和金融形势不利于拜登连任。“部分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有助于稳定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形势,赢得更多选票,这是拜登政府一些高官近期连续释放“软话”的重要动机。

开罗大学教授努尔汗·谢赫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贸易的重要推动者,也是美国国债的主要债权人之一。作为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深知美中紧张关系升级的严重后果,尤其是在美国经济面临诸多棘手问题的情况下。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表示,目前,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大,政府债务面临“雷霆”风险。美国出于自身利益,想从中国得到一些东西,希望稳定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从而缓解美国国内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美国一些政客调整了对华态度。

面对舆论压力的外部考量

最近一系列国际事件让美国感到不安。沙特在中国的斡旋下与伊朗和解,与叙利亚的关系也在缓和。欧洲盟友频频发出战略自主的呼声: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后表示,欧洲不能成为“美国的追随者”;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表示,欧洲不会因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而盲目追随美国的立场。在金融领域,美元的霸权面临挑战:产油大国沙特表示对非美元货币的贸易结算持开放态度;巴西和阿根廷正在推动关于在南美建立共同货币的讨论,东盟财长和央行行长也在开会讨论加强本币在该地区的使用。这些趋势反映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反对美国在世界上为所欲为。

26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芯片与科学法案》“不是用来伤害中国的”。近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和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等高官相继向中国喊话,或表达访华意向,或希望加强合作。美国贸易代表戴奇也表示:“美国现政府内部有一个共识,即与中国脱钩不是一个目标,也无法实现。”

美国高官最近发表的这些看似“友好”的言论,并不意味着他们改变了对中国的错误认识,美方的反华行动没有停止的迹象,继续在科技、经贸和国际事务等领域对中国进行遏制和打压。美国之所以调整口风,完全是出于自身的政治算计。如果美国打算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它需要采取实际行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